多档高校“恋综”登陆视频网站

时间:2022-08-07 00:08:01阅读:1723
《浙大丘比特》节目封面《浙大丘比特》节目截屏《春日邂逅的恋爱》节目截屏《春日邂逅的恋爱》嘉宾合影想了解Z世代的恋爱观吗?去看看高校恋综心里就有数了。如今各大高校自制恋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厦大有《厦一秒

《浙大丘比特》节目封面

《浙大丘比特》节目截屏

《春日邂逅的恋爱》节目截屏

《春日邂逅的恋爱》嘉宾合影

想了解Z世代的恋爱观吗?去看看高校恋综心里就有数了。如今各大高校自制恋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厦大有《厦一秒遇见》、同济有《樱花“济”遇》、东北财经有《你怎么财来》,近期由同济、华东师范和中国传媒三校联办的《云端恋爱的我们》,更是将高校“云恋综”推向了新高潮。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已有20多档高校学生自制恋爱综艺,登陆视频网站。

高校,向来是青年文化的发声场域。曾几何时,在话剧团里排部戏,搭个剧组做电影,都是青年文化的经典表达。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一档自制恋综,更是青年文化高度聚合化的输出。

节目立意

“在唯美的春日谈一场刚好的恋爱”

“谈恋爱,是大学生特关心的一件事。”作为知名高校恋综《浙大丘比特》《春日邂逅的恋爱》的两大主创团队,面对采访他们直接点出了自制恋综的核心驱动力。

2022年3月,浙江大学的自制恋综《浙大丘比特》正式登陆B站。不同于传统恋综的多人约会模式,《浙大丘比特》采用的单人约会模式能够更完整地呈现两位陌生的男女大学生的相处过程。此外,他们在每集中邀请这对同学的亲友团同台观摩,以便观众能从第三方视角更好地了解男女主角,全方位展示大学校园里青涩甜蜜的邂逅与相处。

尽管这档节目主创团队只有6个人,每集时长也不过10分钟,但节目内容精致,亮点多多。

同年5月,南京大学《春日邂逅的恋爱》开播,现已上线8期,不输专业团队的配置,输出了格外精良的视频内容,前期每集30-40分钟的时长,足见其诚意满满。

节目共邀请四位男生和三位女生参加,并设置大量游戏环节促进嘉宾们互动了解,以此点燃爱情的星星之火。这也符合《春日邂逅的恋爱》的节目立意,“在唯美的春日,谈一场刚好的恋爱”。

内容导向

节目展现更包容更正向的恋爱观

《春日邂逅的恋爱》第二期,导演组给嘉宾们安排了一场辩论:如果你能够决定《名侦探柯南》的结局,你会希望新一和兰在一起,还是柯南和灰原哀在一起?“辩论仍是我们大学生非常喜欢的文化形式,我们也想通过这次辩论的形式,呈现年轻人不同的恋爱观——是更看重青梅竹马缘分天定,还是天降奇缘并肩战斗?”

节目组打破传统辩论的正反双方长桌对坐的形式,采用《奇葩说》节目场景中的自由发言模式,让大家能更自在地表达。辩论中,同学们不但坦承各自的恋爱态度,也讨论了时下流行的“二十一天追求者守则”“男友出国两周换女友”等恋爱困境。

《春日》也很注意性别观之间的平衡,他们会主动规避几个男嘉宾共同“争抢”一个女生,或几个女嘉宾共同“争抢”一个男生的情况,《春日》制作人丁雁南认为,“尽管这样做会增加点击量,但我们不想在节目里制造雌竞或者雄竞。”

《春日》剧组希冀在节目中展现更多这届大学生更包容、更正向的恋爱观。有一期节目,他们找到了研二的学姐和大一的学弟组CP,“在校园里,女生比男生差5岁的情况是比较悬殊的年龄差距,但我们想告诉大家,不要介意这些因素,每个人都可以去恋爱。”

《春日》制作人丁雁南表示,《春日》的理想嘉宾是一些有强烈的恋爱欲望的同学,所以在预采阶段,他们会比较慎重地把关那些对恋爱态度不够明朗的同学。同时,《春日》节目组对积极的性别观也做了引导,“我们的拍摄组里有很多学社会学的同学,在讨论和拍摄时,大家会把现在大学生关注的性别平等问题引入到节目中。”

“我们会避免一些‘嗲’味很重的男嘉宾。”丁雁南说,这样做是出于节目的导向考虑,怕嘉宾上节目被批评,“视频上传之后,如果某个同学被骂,在学校里就是社会性死亡。我们想避免这样的情况,想保护好同学们。”

表现形式

有意避免“流量密码”或者经典恋综桥段

不同于纯商业运作的国内外恋综节目,高校学生自制恋综的最大特点是——不喜刻意撒糖和炒CP。他们愿意放弃那些堪称“流量密码”的名场面,只为真实展现大学校园素人学生的恋爱经历,同时展现出这届大学生们的恋爱观和校园文化。

《浙大丘比特》主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策划之初,他们在学校BBS上发现了很多征友帖,“我们的初心,是想创造学生嘉宾和自己理想型一对一相处的空间,希望节目的环节设置能够围绕男女嘉宾的特质和喜好开展。”

不做算法红娘,没有数据黑箱。《浙大丘比特》制作组一开始就把“牵线”落实到线下:节目组成员会手动筛选报名表,匹配兴趣爱好契合的男女嘉宾,再安排他们在节目中“鹊桥相会”。主创坦言,策划阶段,《浙大丘比特》就没有过多参考世面上成熟的恋综模式。

市场上成熟的商业恋综多采用剪辑和纯熟的镜头语言,放大男女交流时的反应,如肢体、眼神、言语,引导观众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到甜甜的细节上,再利用恋爱观察嘉宾将这些细节解读放大,引导观众移情代入,以达到节目片段的二次创作和传播目的。

“我们尽量规避这种做法。我们做节目基于的是同学们的真实需求:虽然现在通讯很发达,但自然而然相识、发展对象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就需要有人搭建平台。”

《浙大丘比特》主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节目没有刻意引导大家去嗑糖,而是更多地展现校园中两个人从不认识到暗生情愫的真实过程。”

主创表示,他们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也很谨慎:“引导两人对视一笑很容易,或者拍下两人的眼睛画面后期剪辑做上桃心特效,这很容易让大家嗑CP,但我们不想这样,因为那会失去真实感,也会让嘉宾很尴尬。”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两档节目的制作人都谈到,制作阶段就有意避免“流量密码”或者经典恋综桥段,摒弃工业糖精,力求展现真实。

南京大学的《春日邂逅的恋爱》主创团队为了展现更真实的校园恋爱观,也在极力规避一些“恋综流量操作”,比如“男女嘉宾人选避用非常有影响力的KOL”。

《春日》制作人丁雁南认为,“如果选择校园KOL,确实会对流量有帮助,但也会让网友的关注度集中在某个男生或女生身上,对其他参与的同学就不公平了。”

“意外”收获

自制“恋综”弹幕区 意外成为最火“招生办”

有网友调侃:“没想到,现在‘野生招生办’最活跃最有人气的,居然是各大高校自制恋综节目的弹幕区……”如今借恋爱之名,校园恋综已成校园文化和特色专业大赏。

在嘉宾的专业选择上,节目组对同学的主修专业会有侧重,也会照顾到嘉宾的兴趣和意愿。《浙大丘比特》主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一期名为《对望时该如何勾勒你的模样》的节目中,节目组跨学科配对了医学院的男生和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女生,节目效果很好。

“医学院男生在节目中表示对艺术很感兴趣,在他看来艺术和医学是相关的,他不是只会埋头钻研的性格。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对这位医学小哥哥很有好感。”

在西南大学的《天生有约》节目中,一对学霸CP引发广泛关注。

女嘉宾学姐来自于西南大学家蚕国重生物实验室,男嘉宾学弟则来自西南大学含弘学院。专业背景旗鼓相当,也让这场学霸CP的恋综呈现出一股势均力敌的气场。

将校园作为节目的取景地也是高校自制恋综的一大特色。全部在浙大校内拍摄的《浙大丘比特》,就借由节目展示了浙大独特的校园风光。此外,嘉宾任务也都围绕校园展开:校园里的“菜鸟驿站”邂逅、学校奶茶店一起冲奶茶、一起打场乒乓球赛、Cosplay经典偶像剧《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制作“浙大偶像剧”……

凡是学校有名的地标建筑都悉数成为了拍摄现场,比如520特辑里,《浙大丘比特》就带着当期男女嘉宾到著名的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启真湖畔大草坪上放风筝。

在其他节目里,观众还可以看到浙大小剧场上的透明长廊、浙大艺博馆等等。“后面因为有玉泉校区和西溪校区的同学报名,我们也去拍摄了这两个校区。”

目前《浙大丘比特》上线4月有余,很多有志报考浙大的同学给到节目组正反馈:“我们在评论区看到想报考浙江大学的同学通过节目对浙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很多同学回复‘想考浙大,小浙等我’。”

幕后故事

“剧组50个人 都有两把刷子”

高校恋综的幕后故事也是新媒体时代青年社团文化的延伸。既张扬不同个性,又体现集体合作。“剧组50个人,不同专业,都有两把刷子。”丁雁南说,拍《春日》时,服化道制宣推,大家真是各显其能。“有爱穿搭的同学设计服装,研究美妆的同学做化妆,对美术感兴趣的同学负责后期加花字。”剧组里还有学数学、信息管理、人工智能的同学,他们都会在节目讨论上注入专业力量。“比如在辩论会上,学信管的学长喜欢求助CNKI看看每个论题的统计数据,有一次剧组和嘉宾一起玩游戏,信管学长就一直在算概率。”丁雁南说。

《浙大丘比特》主创团队,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6人小组,他们曾一起拍过微电影、做过校园纪录片,在一次次小组作业中淬炼了情比金坚的“革命友谊”。问及节目主要负责人时,《浙大丘比特》主创说:“我们小组的每个项目都有牵头的同学,不同项目里每个同学也都有分工。最近只是恋综受到的关注多,但我们一直是团队作战。”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实习生 李家欣

统筹/林艳 张彬 供图/受访者

潮流故事

中国恋综“三部曲”

时下,打着“素人恋爱观察”旗号的节目正成为资本和商业的关注。据珍爱网在今年“520”发布的《珍爱网2022年Q2单身人群报告》来看,在4263份有效问卷中,超九成的受访者都对“甜甜的恋爱”持有期待的态度,这也是近年来电视相亲如此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从诞生到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电视红娘》启蒙

1988年,山西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红娘》开播,开创了中国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先河。1991年,北京电视台打造了中国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之一《今晚我们相识》,引起极大轰动。90年代末,相亲节目在国内掀起了一波“相亲”热。

1996年,台湾中视开播《非常男女》,成为后来相亲节目“热潮”的领航者。1998年,湖南卫视仿效并改良制作的相亲节目《玫瑰之约》成功配对上千对情侣,更有200多对新人通过节目相识,踏入婚姻的殿堂。

在高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各台开始对相亲节目进行复制性竞争。包括辽宁卫视的《一见倾心》、山东齐鲁台的《今日有约》,高峰时段全国有近30多档相亲节目。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相亲节目形式简单,以速配成功为目标,目的性很强。

奠基阶段

非诚勿扰》造星

2010年,江苏卫视制作播出相亲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新的形式也开启了新一轮“相亲节目”狂潮。在这一时期,各大卫视的相亲综艺呈井喷式发展,如《我们约会吧》《婚姻保卫战》《相亲齐上阵》《百里挑一》《爱情来敲门》等。

此外,在这一时期相亲综艺也有了另一种发展趋势,以明星为恋爱嘉宾制作的节目纷纷出现,如《如果爱》《我们相爱吧》,明星嘉宾的加入,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

发展阶段

心动的信号》代入

2018年,腾讯视频率先播出素人恋爱观察类节目《心动的信号》,增加了演播室观察员们依据“第一现场”嘉宾的表现进行探讨的环节,改变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单一叙事角度,使得观察员们和嘉宾更加有参与感。

到 2022年,各大视频平台相继推出了《半熟恋人》等十余档恋爱综艺,话题热度一路飙升,素人恋爱综艺蔚然成风。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恋爱综艺从“单纯相亲类”到“社交观察类”的转向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韩国综艺的影响。

从2008年韩国MBC电视台制作的《我们结婚了》开始,到恋爱观察真人秀类型的《heart signal》,再到如今爆火的《单身即地狱》《换乘恋爱》《伊甸园》,无一不是将旁观者的视角融合进第一现场中,使得观众们通过嘉宾的表现来一起参与探讨诸如“分手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之类的爱情、人生问题,增加了更多关注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